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吕鹏菊: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0-11-16  点击:


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总结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人用鲜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一种精神,是经过实践验证促进地勘事业发展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地质行业的特色体现。正是秉承了地质学科和学校的优良传统,我校地质专业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在广大地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踏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国家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校响应中央号召,积极组织招生工作。地质教师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开始着手招收地质专业本科生,这是学校历史上地质专业第一届本科生,因此,学校领导和地质教师们都非常重视。

1977年,学校招收煤田地质与勘探和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两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1978年3月入学。地质学科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78年,国家大学招生以春季考试、秋季入学而正式步入正轨。此后,学校连续招收大学本科学生,学科人才培养开始了以本科为主的时代,逐步走向了正规。

1979年,学校进行了实验室的整顿和建设,重点进行了包括地质、煤质分析等6个实验室的整顿工作。各系部也对实验室进行了初步整顿。同期,还举办了煤质分析短训班,培训了包括煤质分析等7个方向的人员近400人。

1982年1月,地质学科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本科生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并获得了学士学位,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一届具有学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走向基层,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到艰苦的地方去,分别分配到山东、陕西、安徽、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等省市区。

1984年,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等3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1989年,山东矿业学院共有7个专业招收研究生,煤田地质与勘探是其中之一。由此,地质学科成为学校建设历史上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

1995年至2000年,国际国内地质界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行业的曲折局面必然波及高校人才培养,在当时整个地质界出现滑坡、地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在有些院校陆续停办地质专业或转向的情境下,我校地质专业没有停办,而是坚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除1995年没有招生外,每年招收1~2个地质专业班级,师资队伍不但没有解散,而且派出李增学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做国内访问学者,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杨锋杰到德国慕尼黑大学遥感所访学、进修和科学研究。

就这样,地质学科坚持了下来,保存了实力,有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办学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老师们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围绕煤炭开展科学研究,使学科始终在保持稳定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1995年,学校提出“立足煤炭,面向社会,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经、文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遵循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形势,按照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的原则,重新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宽口径人才。地质矿产勘查按引导性专业目录,改为地质工程专业。

在逐步建立健全教学机构的基础上,开始成立专门的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1989年3月9日,成立了地质测量新技术研究所。1992年,成立了非金属矿物应用研究所。1995年,成立了应用地质研究所。1996年,成立了矿产评价研究所。

伴随学科的长足发展,我先后担任山东省地质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煤炭高校构造地质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泰安煤炭学会理事,泰山研究会理事等社会兼职。1990年,被评为全国煤炭院校优秀教师。

在教学方面,我长期为地质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构造地质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等多门课程,同时担任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研究生多名。科研方面,承担和完成煤炭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任务。参加编写高校通用教材和其他著作2部,在国际地质大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地质评论》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在鲁西地质构造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从1980年起,我就开始着手泰山地质构造及泰山地质旅游方面的研究。我们在泰山脚下办学,矿院1971年就搬到泰山脚下了,我又是学地质搞地质研究的,自然对泰山感兴趣,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当时有人说泰山很老,石头很老,他们就提出来要研究泰山的年龄问题,我就此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大自然》杂志上,这是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文章题目就叫《泰山的年龄》。后来,我又对泰山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写过的关于泰山的论文就有近30篇。

我认为,泰山于中新生代断块凸起,形成于中新生代。前些年,通过研究,又首次在泰山及其周围发现属于掀斜断块不整合面类型的一种非常典型的重力滑动构造体系,通俗地说,就是泰山是斜的,因为不整合的面就长时间会有滑动,对鲁西煤田的影响比较大,我就申报了一个煤炭基金项目,关于这种滑动构造对煤炭生产的影响,发表了《关于泰山滑动构造对鲁西煤田的影响》。最后成果都鉴定了。滑动构造现在在山东煤炭系统还用得比较多。

我的这一理论得到了地质同行的较高评价,并因此受邀为《泰山志》特邀撰稿人,同时还担任《泰山石文华陈列馆》副主编,参加了《泰山大全》等著述的编写工作,在泰山地质研究及发展泰山地质旅游事业、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我所从事的泰山研究成果,《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专门做了报道。最后,泰山顺利申报成功世界地质公园,我感到挺欣慰的,十几年的研究结出了硕果。

我对学校、对地质系很有感情。从1962年来到学校地质系,一直到1996年延长两年退休,整整34年,可以说,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地质系。我见证了学校地质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依靠大家的努力,学科专业得到了发展,培养了优秀的人才,感到很有成就感,人生没有虚度。

选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讲述:吕鹏菊 整理:田静 马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