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子/校友正文

王青丽:人生无处不青山

发布时间:2024-05-27  点击:

作者大学期间在校门口留影

我于1982年考入山东矿业学院机械工程系(采煤机械化专业),大学毕业分配至轩岗矿务局刘家梁煤矿,先后干过技术员、采煤队队长、主管技术员、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1994年3月,任临汾市人民政府秘书,之后,担任过临汾市(县级)副市长、尧都区副区长、蒲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洪洞县副县长、临汾市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我的经历可谓丰富传奇,人生也够得上跌宕起伏。但无论在什么境况下,我都没有满足或沉沦,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苦涩与发奋

母亲两岁时,外公及舅舅突遭横祸,双双殒命。为维持生计,外婆不得已携年幼的母亲和姨姨改嫁他乡。母亲成年后只身一人回到她的出生地,要为外公顶立门户。在当时的环境下,其不易和艰难可想而知!被人讥笑与嘲讽、受到不公和欺负……对母亲和父亲这个上门女婿来说,可谓家常便饭。记得我12岁那年,父母亲竭尽所能为我举办了一个体面的生日宴,还收了一些亲朋送来的花馍和小礼品,全家人都特别高兴。不料,生日宴当天晚上,大队革委会主任带着一帮人以“破四旧”的名义,将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洗劫一空。为此事,父母抱着我和弟弟哭了整整一夜……

一桩桩、一件件的屈辱、不平事,深深刺激着我幼小的心灵。我逐渐明白: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自己强大起来,而对于我和我们家,唯一的出路是考上学校,离开农村。

母亲由于劳累和愤懑,以致长期患病,家里债台高筑,但即使这样,也不让我放弃学业。但小时候,我调皮,也不够懂事,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一次,我逃了学,从来不发脾气的父亲将我狠狠打了一顿;还有一次,因为我考了班里倒数第一,父亲竟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扇了我两个耳光。自此,我懂得了自己身上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于是,刻苦、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198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矿业学院机械工程系采煤机械化专业。接到录取通知书,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我却哭了,一个人跑到房间里,任泪水顺着脸颊肆意流淌,默默地告慰母亲九泉安息。

求学与追求

走进大学校门后,学习压力减轻了很多,我发现大学所学的采煤机械化专业与我想象中的有一些距离,我用了半年时间调整自己,确定了大学时期的发展方向——在学好采煤专业课的同时,选修自己喜欢的企业管理专业课。那时,山东矿业学院还没有设立企业管理这个专业,只有几位该专业的老师。于是我一面攻读所学专业,一面向几位老师请教,自学企业管理课程。

大学期间,我的组织管理才能也得到了施展。大二、大三时,我加入了院学生会,还承包了学校的礼堂放电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舞台越来越大,涉猎面越来越广。我不仅双修了两个专业的课程,还担任着大学生服务公司经理、院总务处长助理的工作,我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多变的社会环境相融合。其间,因社会实践方面成绩突出,我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

1986年,我放弃了留校机会,来到山西忻州原平县境内的轩岗矿务局刘家梁煤矿工作,在采煤三队担任一名技术员。那时,国内煤矿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煤矿环境极差,井下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煤尘弥漫,满面漆黑。初来乍到,我颇有些心灰意冷,但我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咬牙坚持,在这里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在生产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要求下井,到一线去,因为只有在一线工作才能储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就这样,我加入了采煤队,不久后担任了队长。在一线的日子非常辛苦,采煤队实行吨煤工资含量包干,工资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政策,全队经济指标和安全生产压力都很大,我每天都要带队下井工作。井下工作面位于井田边界,下井后要徒步走十多里高低不平的路才能到达工作面,当设备出了故障时,为了督促尽快修好,我几天几夜都在井下盯守。除了要与毅力、体力做斗争,我还要和环境、饮水、煤尘做斗争,当年井下还不像现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每天要通过液压放水阀放水,一开水阀,水便冲到身上,每天上井时,衣服都是湿的。

尽管如此,我依然没有觉着苦,反而每天都觉得非常充实,通过我和伙伴们的努力,创建了全局第一个标准化采煤队。次年,我被调往轩岗矿务局生产技术处任主管技术员,负责全局采煤机械化管理工作。如果在这里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但一个不成熟的举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起伏与成功

1989年元月,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无奈和遗憾地告别轩岗矿务局,调到临汾供销机械厂工作。我一边上班一边经营家里贷款买来的大货车。后来索性停薪留职,自己开车运营,从而成了一名经营汽车货运的“个体户”,大概有一年的光景。

后来,我发现,这样难以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遂决定调整发展方向。

几经努力,我终于借调到今属尧都区的煤炭工业局,成了一名不入编的公务人员。面对自己热爱的煤炭事业,我发奋工作,从技术员做起,先后担任局办公室秘书和主任,之后又担任县级临汾市的工业秘书,不久之后,我又成为国有煤炭运销公司的总经理。随后,我抓住机遇,以笔试第一名、答辩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级临汾市的副市长,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到公务员的过渡,后因县级临汾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尧都区人民政府,我改任副区长。

在副区长岗位上,我将之前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地煤矿行业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采煤方法改革,提升煤矿装备水平,建设花园式矿山,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短短三年时间,尧都区煤矿行业迅猛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那一年,我刚刚40岁,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然而,一声炮响,一切随之改变。

2003年1月,尧都区阳泉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我作为分管领导被问责,不久就身陷囹圄。80天之后我被取保候审,没想到第二年5月,《焦点访谈》对此事又追踪报道了一次,父亲、妻儿也因这件事受到极大的打击,我内心迷茫、进退失据。

在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四年半的漫长等待之后,我终于拿到了省、市、区三级法院的4份无罪判决书,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纪委的组织结论,这才宣告了我因煤矿事故被问责这件事的结束。在这四年半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拿到了清华大学EMBA班的学业证书。

2007年8月,我被任命为蒲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担起了蒲县安全生产的千钧重担。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蒲县爆炸事故多发的态势得到了根本遏止,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还使全县财政增收,人民乐业。

2010年后,我先后调任洪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临汾市人民政府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临汾市人民政府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和临汾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遇,在每一个岗位都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014年12月底,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担任市节能减排示范办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此时,临汾市刚刚获批全国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典型示范城市,全国仅10家,全省独此一家。这项政策,将会给临汾市每年增加4亿元的财政补贴,3年共计12个亿。这项工作绝不仅仅限于12个亿本身,更在于这项政策实施之后,可以实现对临汾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撬动作用、带动作用、示范作用。

没有现成的工作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功的管理模式可套用,作为节能减排示范办公室,甚至没机构、没人员。面对领导的信任,我只能迎难而上。三年多的时间里,也曾舟车劳顿,也曾夜不能寐,也曾焦头烂额,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为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8年4月11日,财政部考核验收组一行6人,对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进行总验收。经过10余天十分认真的考核和近似苛刻的验收,最后报财政部审查批复,临汾市以总分99.68的成绩获得通过。时任省长、市委书记、市长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因为机缘巧合,我见证了临汾一所民办学校——临汾同盛学校的发展建设历程,由于我和其董事长左永红感情甚笃、志趣相投,遂使我逐步走进同盛,爱上了教育。在我的游说下,弟弟带资加盟了同盛学校,促进了学校的大规模的发展,2013年年初成立了“临汾同盛教育集团”。

如今的同盛中学初中部已经变更为临汾同盛实验中学,成为临汾教育界的一个品牌。建校11年,共投资12个亿,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不仅建造有5座教学楼、27栋公寓楼、4个大型餐厅,还矗立着一座座造型独特、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艺体馆、图书馆、科技馆、音乐厅、游泳馆等各类场馆,这些场馆,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满足了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需求,也为全国、省、市、社会各界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一流的场地。举世瞩目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空手道比赛,全国青少年啦啦操联赛,四国洲际篮球公开赛以及省、市各级各类的文艺汇演、书画大赛、机器人大赛争相在这里举行。

11年来,学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从最初六百名学生的初中教育,到一万人的完全中学;从 30余名老师到1400余名教职员工,实现了量的扩张、质的提升。11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先后培育了9名中考状元,9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大学,700余名同学考入理想的双一流大学。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转眼已过半生。回首往事,颇多感慨。作为一名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追梦的旅途坎坷曲折,许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绝对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只要你足够坚强,相信人生无处不青山!

【王青丽:机械工程系采煤机械化专业1986届本科毕业生。】

选自《科大故事③》(2021年9月出版)(材料提供:王青丽 整理:秦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