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科大学子/校友

李飒:从军营到课堂的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29 点击:

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某侦察部队,期间赴中印边境执行“506专项行动”等重大任务,获“军事训练先进个人”“边境边防斗争纪念章”等荣誉。退役复学后,她积极投身国防教育与学业科研,先后获“爱我国防”山东省第九届主题演讲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她就是测绘学院遥感2024-3班团支书李飒。

携笔从戎,淬炼成钢

“我要去当兵!”这不仅是李飒儿时的梦想,更是她的青春选择。2021年9月,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科技大学遥感专业,第一学期结束后,当她看到应征入伍的通知,便毅然选择参军报国。经历严苛选拔,她成为新疆军区某侦察部队中仅有的五名女兵之一。

侦察兵的训练近乎“残酷”:扛圆木、练倒功、爬攀登、滑索降……但她从不退缩。面对高难度的400米精度射击,她在寒风中反复举枪、瞄准、击发,直至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她不仅是训练标兵,还结合实战撰写多篇无人机作战报告,获得了首长的高度认可;发挥文艺特长,多次策划晚会并担任主持,为战区汇报片配音,用声音传递强军正能量。

当接到驻守高原重要任务时,她主动放弃军校学习机会,主动请缨奔赴海拔4500米的高原执行任务。在极端环境中,她驻守整整一年,因此还延迟退役三个月,直至任务交接完成后才返回。两年军旅,她把“不怕苦、不怕累”刻进骨血,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女兵的铮铮誓言。

重返校园,勤学不辍

2024年5月,李飒告别军营,重返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放下钢枪,拾起笔杆,她坦言:“刚开始真的很吃力。”由于两年学业空白,很多专业课程尤其遥感图像处理、编程算法等内容对她而言如同“天书”。但她没有慌乱,坚持以军人标准自律学习:她上课专注听讲、认真记笔记;周末自觉“补课”,啃文献、写代码、做仿真。

她还把部队中“任务面前,敢啃硬骨”的劲头带进了科研中去。为搞懂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她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反复调试,比对结果,提高精度;为准备比赛,她与队友通宵推导算法、修改方案。慢慢地,她不仅迅速跟上了学习进度,还提前选修了高年级课程,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她常说:“时间不够,就拼效率,落下了,那就比别人多吃点苦。”

努力终有回报。重返校园不到一年,她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二等奖、全国激光雷达地理数据处理竞赛二等奖、Mathorcup数学应用挑战赛大数据竞赛全国三等奖等荣誉。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提出的“无人机图像跨域知识迁移的田间作物出苗计数方法研究”拟推荐国家级立项。

心系国防,使命延续

“如果你问我,军人和退役大学生的区别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作为‘强国有我’的战士,我们没有区别!”在山东省“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大赛的舞台上,李飒目光坚定、话语铿锵。她不仅这么说,更这么做。

2025级新生开学前,她便主动申请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她将军营中的标准与作风带入训练场,用行动感染着每一位新生。作为学校“征兵宣传员”,她多次走进班级和讲堂,深情讲述自己在边疆驻守、高原训练的亲身经历,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真实故事,点燃了更多青年学子从军报国的梦想。她还积极参与学校军事技能大比武活动,从项目设置、场地布置到赛事执行都全程投入,构筑起沉浸式的“准军事”体验环境,让更多同学切身感受国防的意义。身份虽变,初心未改,她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坚守着那份崇高的使命。

从边疆风雪到校园课堂,从侦察尖兵到遥感学子,李飒的每一次转身都扎实而明亮。未来,她将继续将军魂融入学业、扎根科研,始终以冲锋姿态奔跑在强国有我的青春之路上。(通讯员:韩冰)

3A4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