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用特殊方式为你“庆生”——山东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唱响“人文之歌”

发布时间:2021-10-25  点击:

金秋九月,山东科技大学迎来了自己的“生日”,这个“生日”应该怎么过?我们又该如何回顾历史,重温科大精神?

早在2020年9月,学校70周年校庆一周年倒计时启动仪式上,校党委书记罗公利就指出,要凸显“学术”“人文”关键词,办一场有特色、有内涵、有温度的校庆。

70米浮雕《印象科大》落成、笔架山乾惕亭落成开放、宣传片“刷爆”朋友圈、校史馆复馆开放……一场场紧密围绕“人文特色”的校庆活动徐徐展开,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生日”。

——精神文化产品温润育人品性

9月22日,学校70周年校庆系列精神文化产品发布会如约而至。

发布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尹华这样说:一系列精神文化产品的组织、写作、编辑工作,充满了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校庆添了光彩,也必将在学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所说的“精神文化产品”,包含了《砥砺奋进七十年——山东科技大学校史》《科大故事③校友故事》《科大故事④学子故事》及校文联作协作品集《花开墨河柳依依》、校庆形象片、校庆微电影、校庆纪录片等。

70年来,学校自身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每个历史时期取得过什么成绩?给我们留下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砥砺奋进七十年——山东科技大学校史》主编黄仕军介绍:“为核准学校发展的‘前世今生’,我们克服资料零散、档案匮乏、工作任务繁重等种种困难,通过走访、开座谈会、到档案馆查阅等方法,取得了不少鲜活的一手资料。经数易其稿,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新校史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我们即使走过遥远的路,也应时时回眸来时的路。”阅读了新编校史,测绘学院青年教师郭斌深情地说。细看每一行字,细品每一幅图,学校从煤矿中专学校发展为省属重点大学的70年历程,仿佛令他乘上了“时光机”,穿越到了过去,亲历每一次合并、搬迁,见证每一次突破、发展……

一直深受欢迎的《科大故事》系列丛书一部一部迈向前台,成为科大人独享的精神家园。《科大故事③·校友故事》收录了57位校友的63个故事,《科大故事④学子故事》收录了90余篇优秀学子和集体成长故事,两部《科大故事》涵盖了学校从1960年代到2020年代各个年代的毕业生、在校生,演绎了一场从莘莘学子到建功立业跨越时空的重逢。“《科大故事③校友故事》是采编组完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加班完成,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他们时常统稿、编校到深夜,在三易其稿后,最终呈现出一部展示校友风采的文化产品。”该书主编秦晓钟介绍。两部《科大故事》一经发行,便受到师生、校友的好评,纷纷表示“深受触动、备受振奋和鼓舞”。

70周年校庆,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产品涵育心灵,用精神力量充实和丰富师生和校友的内心。从校庆网站、标识的发布,到校庆献礼歌曲《我心归来》的应运而生;从“印象科大 七彩芳华”手绘科大70米画卷,到“筑梦百年伟业 薪传七秩芳华”师生摄影艺术展开幕;从“70年70站”校庆旗全球、全国传递,到“70年70事”等相继推出……精神传承,弦歌不辍,学校将精神文化贯穿校庆的方方面面,温润每一位科大人的心田。

9月23日上午9时许,“大美科大”中国书画名家校庆专题作品展刚刚开展,艺术学院副院长乔磊便在熙熙攘攘人流中来到了展览现场,慢慢参观、细细品味,“这是一次精神与艺术融合的文化盛宴,令人食之难忘”。而在“百年风华 筑梦科大”主题实物展上,300余件“科大印记”的老物件,同样演绎了一场过去和现在跨越时空的重逢。现场一名学生说,“毫无准备地路过,好奇地走进,但一幅幅史料图片、老教案笔记、过去的科研成果突然出现在眼前、身边时,如潮水般冲刷到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70周年校庆,精神文化元素走上台前,搭好“台”,唱好“戏”,滋养“人”。山东科技大学,恰如是!

——人文景观新品“点亮”美丽校园

“快看,我们学校又新添了景观。走,我们去瞧一瞧!”机电学院学生王奕原对舍友说。这几天,王奕原“忙”得不亦乐乎,每当学习疲劳的时候,她都会约上舍友转一转校园新添的景观。

“济南校区复建校门再现历史原貌”“象征学校‘印记’的老建筑增添标识牌”“770米长的笔架山登山步道”“石林融合的弘业广场”……校庆日前,一处处特色文化景观全新亮相,点缀于三个校区,与美丽的校园融为一体,吸引不少师生、校友前来留影,成为休闲“打卡之地”。

七秩校庆,是盛事。然而,校园没有花坛簇拥地铺陈,有的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高校在人文上的精益求精。面向建校70周年,学校相关部门以“深化内涵、点亮校园”为行动指南,结合学校精神文化体系,设计制作了校庆系列人文景观地标,打造70周年校庆特有的景观名片。

从历时5个多月的校史馆改造升级,到扩建近一倍的若水园;从师生自主创作的70米巨幅浮雕《印象科大》,到合作院校从1700多公里长途跋涉运来的“山高水长”石;从淄博洪山、济南无影山、泰安泰山、青岛崂山四组景观原石诉说学校发展脉络的弘业广场,到高7.87米、宽7.57米、重53.7吨,历经千辛万苦建于山顶的乾惕亭。校庆期间平添的10余处别样景观,无不凝聚着70年历史文化的烙印。

“我们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持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与多个部门联合打造的一处处景观,改善了环境、凝聚了人心、营造了氛围,既‘点亮’了美丽校园,也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庆宣传工作组组长李克周说。

近日,天气逐渐转寒,但景观新品的人气却比往日火热。漫步在今日的校园,奇石、雕像、廊亭、广场,诸多充满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遍布在校园各处,给校园平添了许多的人文色彩。徜徉其中,在使人感受到工科院校严谨、大气的风范之外,也领略了校园文化内涵日益浓厚。

——媒体矩阵作品传出“最强合音”

“毕业十年,看到母校的一草一木还是很感动”“很幸运能和母校共同成长”“我在远方祝贺母校70岁生日快乐”……校庆前夕,70周年校庆形象宣传片《因为有你》、70周年校庆微电影《大学之学》在学校官方微信相继发布。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点赞、转发、评论。暖暖的留言,充满了对学校的热爱、祝福之情。

为营造浓厚的校庆氛围,学校自2020年12月筹划制作70周年校庆系列宣传片,历时9个月的时间,70多名专业电影人参与拍摄、制作,700多名师生、校友、演员应约出镜。在制作过程中,为了真实反映学校历史状况,摄制组多次请教老教授、退休老同志,拍摄剧本反复打磨,多次推翻重来;为了达到电影效果,摄制组定制了大量的拍摄道具,对一些校园环境进行了年代改造,并前往常州、泰安等地取景拍摄,常是一天拍摄超12小时;为了呈现高质量宣传影片,摄制组常常通宵达旦的编辑修改影片,不断完善每一处细节……

形象宣传片《因为有你》、微电影《大学之学》一经推出,连续几日刷“爆”了师生、校友的“朋友圈”,仅在微信上阅读量便超过15万(不含重复)。2012级视觉传达专业校友金倩倩观看了形象宣传片《因为有你》,片中讲述的创新团队、创业达人、教学名师、科研工作者、辅导员等在不同道路上的奋斗历程,让她无比感动。她动情地说:“找到了与母校面对面的感觉,找到了回家的感觉,真好!”

而有相同感受的院士秘书张学朋反复“刷”了五六遍《大学之学》,其中讲述的“我的初心”“追光的人”“梦与青春”3个故事,让他对学校70年来与国家和人民同心同向同行的故事振奋不已。他告诉记者,片中的改编而来的“故事”也正是宋振骐院士时常给青年师生讲述的故事,“老一辈科大人恪守初心,用知识解决应用现场实际难题;现在的创新团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追寻创新之光;科大学子怀揣创新梦想,把青春融入科创事业……我们写下这样的答案,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科大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不止于此。同样颇受欢迎的还有70年70版《山东科大报》校庆特刊。40多万字、500余幅图片的校庆特刊在庆祝大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呈现出来,它从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学院巡礼、70年70事、70人70讲、岁月有痕、浅墨素笺、创新创业等18个栏目勾勒出学校70年的恢宏办学历史和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历代科大人“坚韧不拔、发奋图强”的精神风貌。

在校庆之际,为讲好科大故事,传递科大好声音,学校运用“一报一网一台一站两微一端一抖一视频”等媒介平台,把新媒体、传统媒体组成媒体矩阵,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传出校庆舆论“最强合音”。在官方微信、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推出宣传片、微电影、纪录片、献礼歌曲MV以及25条校庆系列短视频,观看、点赞、转发数量突破千万;在校报、新闻网平台开设“校庆进行时”“校庆寄语”“校庆专题网站”等专栏,编辑出版《山东科大报》校庆特刊,持续“发声”校庆庆祝活动;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围绕学校70周年校庆及活动的重点和亮点,进行大量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

回望70周年校庆的媒体矩阵作品:有点击量达96万,点赞量3.5万的视频作品,有总阅读人次1810余万的话题“山东科技大学七十周年校庆”,有《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128家媒体发布校庆公告,有357条校庆活动新闻报道……这些平淡的数字,为校庆持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激励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写好新时代“奋进之笔”。

厚重、高雅、质朴、青春、灵动、多元是“人文校庆”呈现出来的品位。科大人正是用这种甘甜、醇香的品位,让人文元素成校庆“重头戏”,用特殊方式为母校“庆生”。(记者:韩洪烁)


乾惕亭:校园人文景观新高地 孙德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