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科大学者/故事

油遂起:巧把山沟变矿井
发布时间:2025-10-07 点击:

1991年4月25日,参加建校劳动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是以国家重点学科矿业工程和山东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矿业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为依托,服务于矿业类工程应用型专业教学的综合性强、系统完整、功能齐全的实训中心。

对上面这些非常高大上的描述,校内师生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叫法:模拟矿井。模拟矿井是在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的指导下,在山东省各大煤矿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原山东煤炭教育学院院内投资兴建的矿井。

当时,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煤矿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毕业后能够迅速下到生产第一线与工人一起真刀真枪地从事生产劳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对煤炭专业的学生来讲,最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就是矿井,但到矿井下面组织教学,有着很多束缚:一是矿井生产单位生产任务重,安全防范要求高,生产秩序紧张,不好安排大批学生实习;二是校内教学任务重,安排大批教师外出带实习,会大大影响校内的正常教学;三是安排学生到矿场,无论是学校还是煤矿都要付出较大的财力和物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领导一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决定利用校园内现有的两条山沟,建设一个拥有地面工业广场和地下巷道工程两部分的校内教学矿井。

根据规划,教学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包括井口房、绞车房、井架、井口平车场、抽风机房、反风道、防爆门、地面变电所、机电设备拆装车间、采掘机械实训室、井口专用教室等。井下布局有斜井井筒、立井井筒、斜井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管子道、运输大巷、高档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地质巷道、平面交叉点、斜面交叉点、各种类型的巷道断面和风门等。矿井井下具有完整的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矿井地面具有配套的供电、提升、运输、压风、抽风、反风等设施以及机修等场所。为了便于组织现场教学,在地面井口和井下巷道中还要建有各专业教学专用的教室,并围绕矿井建设了通风、安全、爆破、支护等实验室。

教学矿井一期工程于1988年7月开始筹建。矿井建设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与物质保障不足。为了克服困难,全校的领导和老师都迎难而上,多方寻找资源。比如时任副校长李作俊和设备科的刘其敏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其他同志,到省煤炭局申请资产调拨。经过省煤炭局的协调和大家的一致努力,学院先后从兖州、淄博、临沂等各大矿业集团无偿调拨来价值5000多万元的各种井下采煤设备,充实了模拟矿井。

为了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土建和设施的设计调试及施工管理,都是由教职工自己完成的。副院长邹金忠和教务处的王以功、采煤教研室的耿献文、机电教研室的王野青等一批领导和老师,自己动手测量、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施工建造。而这些工作,都是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矿井建设过程中大家都是无偿劳动的,没有任何额外的报酬。尽管如此,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大家都依然热火朝天。此外,学院也多次请各大矿院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模拟矿井进行指导,其中新汶矿务局协庄煤矿曾多次就矿井的设备问题与学院领导进行沟通,还曾派人员来帮助安装调试。

1992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初具实习矿井规模。1993年1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将其命名为“华东煤炭院校实习中心”,承担华东地区煤炭院校教学实习和科研任务,同时也承担大量的煤炭企业岗位培训任务。作为全国唯一系统完善的校内教学矿井,融高校教育资源和专业现场条件为一体,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提供了资源保障。1999年,山东科技大学成立后,为了矿井的深入建设,王以功、耿献文、朱学军等人还多次到枣庄矿业集团、井亭实业公司等处参观考察,靠着大家“厚着脸皮、虚心求教”的精神,又为矿井的建设无偿调拨来上百万元的设备。加之学校加大投入、科学规划,使矿井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造和完善。到2000年第二期工程竣工时,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系统完整、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教学矿井及配套实验室,基本覆盖了矿业类专业实习实验要求,充分显示出其独有的高效、经济、安全、实用的优势,为众多矿业类院校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便利。

2005年9月学校再次对实习、实验资源进行整合规划,成立了以教学矿井为中心的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并制定了中心系统化建设方案。2007年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2008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用于实现中心实习实验设备的购置和矿井井下及地面维修和改造,同时又先后从田庄煤矿、孙庄煤矿、华丰煤矿、华宁集团、运河煤矿等无偿调拨了50余万元的设备及材料,并对矿井的有关设备和设施进行了彻底更新和检修。2009年7月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被确定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争取设备,我们的模拟矿井可以说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没有真实煤层,基本做到了矿上有什么,我们的模拟矿井就有什么,基本满足了我们的学生实习要求,节省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不仅如此,甚至有的周边煤矿搞实验有困难时,也会到我们的模拟矿井中来做实验。当时煤炭工业部部长来参观后很欣慰,对我们的模拟矿井评价很高,他说道:“你们这个工程是具有独创性的,在全国煤炭院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当时,全国的煤炭院校中只有我们学校有这样的模拟矿井)。

选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讲述:油遂起 整理:孙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