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深度科大

用心当好老师 踏实做好学问——记学校2025年度“最美教师”刘震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这是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学院教授刘震每次经过主教学楼,都会不由自主仰望的箴言。十一载春秋,他把这八个字写进教案、带进矿井、搬上课堂,也努力刻进1200余名学生的心里。从教11年以来,刘震先后承担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14项,发表教学论文8篇,主编参编教材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及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5项,指导学生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竞赛奖励41项,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先后获评山东科技大学“我最难忘恩师”“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荣誉。

学生的难题,永远是他的“优先安排”

“老师,您就是我想要成为的人!”这是25年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对刘震老师的真挚告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为刘震的付出写下了生动注脚。

“不仅教书,更要筑梦。”作为一线教师,刘震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担任本科班主任期间,他引导班委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利用多平台促进班级全面发展,在班会中特设学生分享环节,定期与学生深入交流学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方向。

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匠心筑梦”等社会实践活动,所带领的班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150余人次,指导了“诚信自强之星”“励志之星”等9位省级思想道德典型代表。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刘震第一时间对接学生,了解相关情况后设立班级“考研基金”,帮助每一位贫困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相关事迹被大众网、网易新闻等媒体报道。

作为齐鲁最美教师团队骨干之一,他参与设立了“齐鲁最美教师团队”育人基金(120万),用于奖助学生学习、科技创新活动。刘震常说:“我也是通过求学这条路走出农村的,理解贫困学生在求学路上的困难。作为他们的老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课堂搬到井下:将企业难题作为“研究选题”

“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刘震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坚守教育初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还心系矿山安全、潜心科学研究。

多年来,他深入钻研工程岩体渗流理论以及煤矿瓦斯与粉尘防治等安全问题,坚持将前沿学术成果与课堂教学知识相结合,强化知识与能力融通,探索“课—赛—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刘震说:“高校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传声筒,更要做实践的引路人。”为此,他长期深入矿山一线,测参数、编方案、评效果,致力于科研理论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把井下当作“第一实验室”,将企业难题作为“研究选题”。在煤基多孔介质流体输运理论、矿井粉尘与瓦斯防治等领域推动了重要理论突破与技术应用,为我国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防控问题贡献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把科研变成课堂上的“活水”

在教学过程中,刘震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发现和技术应用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前沿,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在本科教学中,他先后承担水灭火工程、安全监测与监控、灾害预防与控制等课程教学任务,并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带领本科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13项,省部级64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专利23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山东科技大学十佳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

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刘震根据研究方向特色,强化研究生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近五年指导硕博研究生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项,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研究生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一等奖等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奖励10余项,所在团队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齐鲁最美教师团队”“山东省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

师者如舟,千里不殆。刘震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从教中的每一天,默默做着那件最重要的小事:教书、育人、扎根现实、解决问题。师者尽心传真意、学者踏实务事实,他的故事,就像一盏灯,也许并不耀眼,但足够温暖,足够明亮——照亮了一届届学生前行的路,也点亮了自己那句:“我想成为学生愿意成为的人。”(通讯员:顾庆博 刘思睿)

刘震(左一)指导学生做实验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