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大别山精神:红旗屹立 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2-05-30  点击:

大别山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绵延数百里,西望武汉,东守南京,南扼长江,北制陇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气势恢宏的大别山区,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伟大转折。在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对大别山区革命活动的坚强领导,先后有200多万大别山区的军民参加战争,其中36万人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他们高举红色旗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熔铸了光耀千古的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成立新中国而形成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大别山精神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丰富内涵薪火相传,牢牢镶嵌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光辉链条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激荡起了磅礴伟力。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学习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一场新形势下不忘初心的长征,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守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在革命斗争时期,大别山区的军民长期被白色恐怖所笼罩,面临着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英勇的大别山区军民始终胸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坚守大别山,将党看作“主心骨”和“领路人”,无限忠诚于党,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广为传唱,便是当时革命形势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大别山区的军民正是在长期艰难的环境下,凭借着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意志,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无数革命战士凭借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不胜不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所凝结的“坚守信念”的精神也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胸怀全局”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体现。“在革命紧要关头,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大别山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展现出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田青刚这样说。在旷日持久的艰苦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现出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其中有烧光自家佃户租地契约走上革命道路的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西路军失败后历经磨难回到延安的李先念等伟大的共产党人,也有大别山村庄中整个家族都参加革命并血洒疆场的普通百姓群体。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担当,体现出了大别山区党政军民顾全大局、敢于牺牲的崇高境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弘扬以大局为重、不计得失的大别山精神,让胸怀大局的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团结奋进”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保证。团结奋进是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军民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在坚守革命根据地中,大别山区的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凝聚起牢不可破的磅礴伟力,打造了红旗屹立28年的革命奇迹。“团结奋进”首先表现在对党的无限忠诚上,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愈战愈勇,离不开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守护,在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军民以绝对的忠诚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以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其次,体现在共产党员时刻胸怀人民,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在当前新冠疫情反复延宕的背景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便是团结奋进的大别山精神时代价值的鲜明体现。

“勇当前锋”是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品质。从1921年到1949年,从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大别山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别山历经多次革命斗争的洗礼,大别山区的军民身处最前沿,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奋勇前进、积极进取,他们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每当中国革命处于紧要关头,大别山的军民都能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排除万难、奋勇向前。正是大别山区军民这种勇当前锋的宝贵革命品质,创造了党史、军史上极其罕见的斗争时间久、活动范围广、斗争最坚决的范例。习近平总书记曾鼓励青年一代:“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作为青年一代,不仅要学习大别山的精神内涵,更要弘扬其中的红色基因,“勇”字当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巍巍大别山,红旗永飘扬。在烽火硝烟的战场中,大别山区的军民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奋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需要在服务人民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广大青年需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指引,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内涵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谱写绚丽篇章,让大别山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史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作者李晓冰,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