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察势 谋势 乘势

发布时间:2023-02-27  点击:

在开学前召开的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书记罗公利同志深刻阐释了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科学分析了改革发展的重点,从一定角度可以理解为察势、谋势、乘势。

何谓势?《孙子兵法》中曰“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可见,势是兵家看中的极为重要因素,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方向,是力量惯性的趋向,是事关全局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势”,就能事半功倍,与“势”不符,轻则事倍功半,重则一事无成。所以,懂“势”方能成事。

察势而明。科学分析形势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同时,高等教育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等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这一体例结构的创新,反映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新的战略定位,强调教育不仅是民生,还是国计,教育事关全局、影响全局,一定程度上决定全局。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教育、科技、人才,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谋势而动。从国家“双一流”建设来看,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来看,怀进鹏部长提出了要做到四个“深刻认识”,以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同时,针对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着力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从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来看,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着力抓好的十二个方面工作,其中与高等教育发展直接相关的有: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实施教育提质行动等。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省属高校实现突破。从山东省、青岛市重大决策部署来看,《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重点在加强学科尖兵梯队培育、强化人才高地建设、建设高水平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等7个方面16条具体措施,重点是811项目,要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重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等。《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的路线图、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乘势而为。回顾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所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高校,无一不是抓住了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危机。因此,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善于观察形势、分析形势、把握形势,善于学习政策、把握政策、运用政策,科学谋划,加压奋进,塑成优势。要更加注重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成长通道,完善政策环境;更加注重构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体系,以需求引导学科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特色塑造学科优势,以交叉促进学科突破;更加注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以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为重点,区分好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力点;更加注重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德能并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创新导向,坚持全面发展,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更加注重打造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要面向世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联合攻关,汇聚全球资源和天下英才“合力解题”。(评论员:秦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