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要闻正文

【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二】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走在前

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学评估中心主任  王志岗


 

发布时间:2022-03-20  点击: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要求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学校2022年度工作会上,党委书记罗公利发表题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提供有力支撑”的讲话,为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和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落实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相结合,我认为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走在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首要任务。就落实好这个首要任务,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山东科技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精心编制的一部战略规划,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确立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出到“十四五”末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高校中达到领先水平的远景目标,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后对学校发展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重要作用的一部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一以贯之。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强化学科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所涉及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都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学科建设在学校处于龙头地位,学科特色是学校最根本的特色,学科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科体系建设关系学校发展根基,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学校学科建设存在着与服务“四个面向”不到位、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与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等问题。因此,深化改革攻坚,强化学科特色,压缩“平原”,建好“高峰”,为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提供有力支撑,是山东科技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山东科技大学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煤炭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5位本科毕业生成长为两院院士,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转变观念守正创新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时代命题。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既要传承科大传统、弘扬科大精神,更要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是一个部门、两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全校上下通力协作。各级干部必须走出“舒适圈”,敞开胸怀、拓宽视野,突破思维定式,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决破除一切陈旧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机制弊端,切实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推动工作。要眼光“向下”,到基层汲取师生智慧;眼光“向外”,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眼光“向前”,瞄准前沿积极抢占先机,切实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瞄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啃硬骨头的勇毅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把传统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做实。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把更多的办学精力聚焦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改革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注重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也要注重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还要注重处理好学校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不能以省为界,“画地为牢”,要放到全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去比较,虽然任重道远,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深化协同育人

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主动建立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要求,也是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并且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必然要求。深化协同育人,要做好“三合作”“三融合”。“三合作”是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校地合作”可以弥补办学资源要素的短缺,“校企合作”可以深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甚至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国际合作”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三融合”是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科教融合”可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有效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产教融合”可以使学科专业优势更好地转变为育人优势,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军民融合”可以使学校在更高的平台上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一个创新的体系,不能关起门来办大学,各学院应统筹运用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丰富资源,构建各学科专业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紧紧围绕山东“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产业”“十大创新”找准突破口,打开“天花板”,做好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建好协同育人平台、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新成立的“储能技术学院”要逐步做优做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激发教师活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将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最基层,需要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学校管理创新要以师生为本,尊重院系、服务师生,要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难点痛点问题,管理创新成果要惠及师生,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公共共享平台,再造、优化工作流程,尽快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创新举措,把教师从操心事烦心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共享改革成果,把精力更好地集中在人才培养上、研究创新上,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生活中有荣誉感。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开始“稳量提质”,人才引进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要把对教师品行的要求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放在第一位,严把“师德”关,通过完善制度,引导教师聚精会神研究教学、心无旁鹜投入教学,让最优秀的教师活跃在本科生课堂上;要建立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要完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教师的教学发展与专业发展协同并进。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山东科技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责任编辑: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