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宋扬:我与采矿工程博士点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14  点击:

E80A

博士学位授权点是一所高校建立健全学士、硕士、博士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由之路,是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否申报成功意义重大。我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是采矿工程,我身在其中,经历了一些事情,也为其中自己所做出的一些贡献感到欣慰和自豪。

采矿工程学科是山东矿业学院的老牌学科和专业,自1958年始招本科生,197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后来,被煤炭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1993年学校首次组织博士点申报工作,由李斌副院长主导,主要工作人员有任世培、周建发、姚来昌、张桂玲和我等。

采矿工程的相关申报材料中的《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由我负责,辅以张桂玲同志。材料准备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加之那时候只有校图书馆才有复印机,工作条件很不方便,所以,在材料准备过程中就决定在矿压研究所进行。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当时由于名额限制等原因未获通过,后来作为第五批申报遗留问题,以通讯评议方式获得该学科组专家会议的通过。

1994年,学校下发《关于做好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规划的通知》,决定成立学位申报工作专家组和工作组。同时,学校认真总结学位申报工作的经验,决定在申报中,集中全校优势,重点突破,各个新增的博士点联合申报,达到优势互补,终于在1995年获得批准,此次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成功标志着学校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最初采矿工程博士点有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岩石力学、矿井特殊开采、煤矿开采方法与矿井优化设计、采矿安全技术及工程等5个研究方向。作为学科学术带头人宋振骐院士为代表创建的“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压理论体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把矿山压力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阶段,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处于领先的学术地位。该学派的特点是实用性强,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创造了“井下岩层动态研究方法”,实现了理论和方法的统一,成功地研制了系列矿压仪表和“顶板动态监测计算机系统”,把我国矿山压力顶板监测与控制技术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曾授予矿山压力研究所“全国高校科研先进集体”的称号。

1995年,学校制订《关于报送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重点学科点建设规划》,根据《关于批准煤炭普通高校部重点学科点的通知》,对采矿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了认真研究,制订《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深化采矿工程理论研究,把采矿工程设计、工程方法、工程控制管理决策建立在依托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现代安全环保要求的基础上,使采矿工程学科点成为我国煤炭系统培养开拓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中心。

采矿工程博士点的成功获批,我十分高兴,因为其中也凝聚了我的付出与努力。包括参与博士点申报材料工作,我的相关学术和科研成果也是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长期从事煤矿技术管理及矿山压力、岩层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的包括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35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重要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提出和验证了老顶岩梁端部断裂之后,支承压力分布的内外应力场的观点,深入揭示了采场推进过程中,支承压力分布和显现与其力源(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因果关系,使采场顶板运动预报、支承压力分布预测和顶板控制设计工作更加具体、系统。内外应力场的观点及其有关成果在煤矿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丰富和发展了实用矿压理论。作为中科院院士宋振骐教授的主要助手,我参与创建和发展了我国煤炭高校的先进集体——山东矿院矿压研究所。在矿压研究所的人才梯队建设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争取矿压所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双文明红旗单位”和“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地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5年11月,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和煤炭工业部《关于博士生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山东矿业学院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关于公布采矿工程博士点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为次年博士生招生工作做准备。宋振骐教授、李白英教授和我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从而成为我校校内第一批获得博导的三名教授之一。后来,我共指导博士生10名,其中2人的博士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回想一下,我认为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成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充分体现了学科建设的规律性,也为以后的申报积累了经验。第一点是有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宋振骐院士;第二点是有一批包括我在内的实力雄厚的中青年学术团队,我当时也算是煤炭系统年轻的“知名专家”;第三点是要有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性的标志性成果。

选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讲述:宋扬 整理:秦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