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杰,2019年9月考入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并担任勘查技术与工程2019级1班团支书。2020年她选择应征入伍,在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荣获“四有”优秀士兵一次、个人嘉奖两次。退役复学后,她接续军人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荣获国家奖学金、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山东省优秀学生、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近30项。现已推免至火箭军工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军入伍,培育坚毅品质
“在青春的乐章里,从军报国是最激扬的旋律;在事业的征程上,矢志强军是最鲜亮的色彩。”李国杰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受家庭环境熏陶,在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后,她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携笔从戎,延续父辈的荣光,实现一直以来的从军梦。
2020年,她顺利成为一名火箭军战士,开始了圆梦之旅。训练场上,她从一招一式学起、从一步一动练起;训练之余,她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前沿军事科技知识,研究战史战例战法和武器装备知识,她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以射击满环、战术28秒的优异成绩获新兵考核第一名。
历经两年军营生涯,李国杰在多次演习中接受训练的洗礼、摔打的考验,以及复杂任务的重重锤炼,她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先后两次荣获个人嘉奖,并获评 “四有”优秀士兵,迅速成长为本领过硬的强军先锋、胜战标兵。
探寻学海,保持全面发展
2022年9月,李国杰带着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和优良作风回到校园。她是军营里的尖兵,也是校园里的“学霸”。脱下“迷彩绿”,从训练场走进实验室,她却从未褪去那份坚韧与担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她克服了两年军旅生涯造成的专业学习空白,在学业的赛场上奋勇争先,综合测评成绩与学业成绩双双位居专业榜首,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4.4,所有专业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地球科学奖学金、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山东省优秀学生、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等奖项,成为校园里闪闪发光的榜样。
她秉持“以赛促学,以学强赛”的理念,在科研创新领域奋发向前。作为项目负责人,她主持学校大创项目一项,授权一项软件著作权。在多项科技竞赛中,勇挑大梁担任负责人,一路过关斩将,斩获颇丰: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等。每一次比赛,对她都是一场宝贵的历练,既锤炼了自身能力,夯实专业知识,又能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她在不断的磨砺中茁壮成长,个人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初心如磐,牢记使命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国杰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红色足迹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她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聘任为征兵宣讲员,先后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宣讲入伍政策10余场,覆盖人数超2000人次,激荡起从军报国的青春力量。她积极参与学校国防教育活动,担任学校2023级新生军训教官,被评为“军训优秀教官”;她连续三年率领学院队伍,参加全校军事技能比武大赛,两次斩获团体一等奖,为校园国防教育注入了更多活力。
“微光可成炬,大爱映苍穹”是她一直坚持的信念,她奔赴陕西、广西等地,积极投身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文明旅游、参与红色学堂、关爱老人儿童,以小爱助力大爱。其中,开展的“文明旅游新风尚,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入选暑期社会实践展示,获评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她也被评为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她坚持不断学习,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军旅的生活给李国杰的人生涂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她,依然凭借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而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她将一直保持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不断以奋斗姿态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无限的向上力量。(通讯员:王鑫鑫 王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