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科大学子/校友

用奋斗书写青春乐章——记学校“十大优秀学生”、智能装备学院宋欣莲
发布时间:2025-06-30 点击:

她用奋斗书写青春乐章,获得国家奖学金、十大优秀学生等多项荣誉,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推免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她用热情点亮创新之路,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授权软件著作权,获省级以上科创奖项近20项。

她用行动书写责任担当,奔走在黄河流域助力乡村振兴,在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

她就是智能装备学院信息工程2021级2班团支部书记宋欣莲。

做知识探索的“先驱者”

初入大学的宋欣莲对编程实验和编码原理毫无头绪,面对一条条不明所以的代码和公式,知道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的她有些“慌”了。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反复看网课、找学长学姐请教,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制定了“三遍学习法”,第一遍听课记录疑问,第二遍结合案例推导逻辑,第三遍闭卷复现代码。

傍晚的图书馆、周末的空教室,见证了她从“代码恐惧者”到“国奖获得者”的蜕变。当别人惊叹于她“开挂”般的进步曲线时,殊不知这背后是清晨六点半图书馆的打卡记录,是无数本写得密密麻麻的错题本,更是把每道例题重复演练到形成肌肉记忆的“强迫”。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重复,让她从专业课的“小菜鸟”蜕变为同学眼中的“人形题库”。

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如何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宋欣莲常常思考的问题,她深知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刚开始作为科研的“门外汉”,她在初入科创领域时也曾感到迷茫和无助。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开始了她夜以继日的学习、研究,也正是这份坚持,让她在专业领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她不断思考、讨论、调研、归纳,面对烦琐且枯燥的数据处理,总是一往无前,即便需要从零开始,也从未有过退缩。她以“深度学习大模型和图像处理融合”的视角探索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再提高工业场景下半字识别置信度问题,发表EI学术论文1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带领团队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斩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项近20项。这为她的学术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她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行动有力的“攀登者”

宋欣莲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将个人融入时代发展的江河,奋斗才会无限精彩。“哪怕再忙,我还是挤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因为这些有价值的小事积累的点滴幸福,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宋欣莲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青马工程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她深知,理论学习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于是,她主动请缨参加了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的挂职锻炼,以一名网格员的身份充实到基层治理的队伍中。她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民情民意,协助医疗机构开展义诊,参与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此后,她多次参加基层服务锻炼,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她加入“淘沙安澜小组”赴泰安市东平县肖庄村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通过宣传海报的方式呼吁当地居民一起为保护黄河付出实际行动。带领团队前往东营、滨州、济南等地进行调研,在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基因密码”上,探寻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山东以新理念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先后获得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宋欣莲始终相信,与其为己设限,将自己的人生窄化为半亩方塘,不如砥砺前行,在不惧艰难险阻中乘风破浪。(通讯员:王鑫鑫 韩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