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科大学子/校友

孟磊:科大 我的根 我的魂
发布时间:2025-09-01 点击:

日前,我到青岛出差办公,巧遇老同学都浩,他对我谈起母校筹备70周年校庆之事,并邀我作文讲述成长故事,以激励母校学子,内心甚是惭愧,又感慨万千。

细算起来,1998年7月,我从母校山东矿业学院毕业投身工作,次年闻听母校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记得当初毕业仪式后,几个要好的同学在火车站道别,大家抱在一起,相约十年奋斗再相聚。一时间,激情豪迈的场景浮上心头,仿佛又回到那些青葱壮志的年代。

“离开学校干工作,勤奋是第一位的。”这是毕业之际,系主任王明远先生送给我的一句话。先生今年已七十六岁,知识渊博,教书育人态度严谨,一生精力献给国家教育事业,深受大家爱戴。

我学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怀揣着理想踏出校门,成为兖州矿务局三十七处八工区一名土建技术员。三十七处的前身是国家原煤炭部第三十七工程处,后参建兖州矿区建设整体划转兖州矿务局,也就是兖矿集团的前身。三十七处有着光荣的历史,曾荣获国家首届鲁班奖。

“搞技术,不能有一丝含糊。”这句话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我脑海里。或许是我学艺不精,时常面对一些实际问题而一筹莫展,幸好单位里有几位师哥,他们常送我各种书籍,给我指点迷津。我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补课”,工作能力得到很快提升。就这样,我以优异成绩“愉快地”度过了见习期。

往往工作压力越大,越能锻炼人。1999年7月,作为项目主管技术员,我全面负责兖矿集团济三矿选煤厂主厂房工程建设。与图纸为伍,星月为伴,我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安全质量、技术施工、工程进度,甚至一帮人吃喝拉撒,事事都要操心。我虽然年轻,但工友们很支持我的工作,大家奔着同样的目标,团结协作,加班加点,很快工程圆满收尾,后来济三矿矿井工程又为三十七处赢来一座鲁班奖。2008年,师长贾宏俊先生为我争取到回母校继续学习培训的机会,我也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中级职业经理人资格。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工作和家庭上。2014年4月,我走上兖矿集团三十七处处长、党委书记的工作岗位,正值煤炭行业告别“黄金十年”的寒冬低谷,煤炭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煤企为了保证资金链,许多基建项目被迫停工、缓建,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1000多名干部职工的眼睛在看着我,狭缝中求生存,企业该怎么发展?这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

就在最艰难的时期,母校给予了我营养。那时的我每天工作任务繁重,却常常想起母校的样子,常常深夜难眠拨通师长和同学们的电话,苦诉我的困惑和担忧。他们没有忘记我,一直鼓励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在集团的政策支持下,我们大胆开拓创新,勇敢走出去找市场、找项目,不管大活、小活,只要能挣钱,条件再艰苦我们都干。我们寻求母校帮助,大力培养施工技术人才,推行装配式、铝模等新型绿色施工技术。我们专注工程质量品牌,实施标准化项目部建设,探索EPC总承包模式。渐渐地,我们闯出一片发展天地,项目工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到2018年,4年多时间,我们挺过寒冬,完成施工产值100多亿元,产值规模、企业效益在全国煤炭行业建筑施工单位中稳居前列。

泰山脚下,人杰地灵;黄海之滨,钟灵毓秀。母校是一所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知名学府,历来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一如既往地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本分,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号召,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谓英才辈出,桃李芬芳。近年来,我特别喜欢参加母校组织的校友会,感受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向师长们汇报工作、倾听教诲,和同学们探讨问题、联络感情。

2018年12月,组织调整我到兖煤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担任党总支部书记、执行董事之后,我觉得我与母校的感情更深了。同学们得知我的工作动态,曾富有深意地戏谑我说:“孟同学,你现在可是要和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打交道喽!身上的担子有没有觉得更重了?”

我觉得,他们的感悟和我是一致的。近年来,大范围的“雾霾”极端天气,把舆论矛头指向煤炭消费,国内“去煤化”呼声一度空前高涨。煤炭产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作为煤炭人,我们曾经感到迷茫、彷徨。可是煤炭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开采利用不当,使人认为煤炭不清洁。在集团公司精心培植下,我们的“蓝天工程”项目被首批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抱定“为煤炭寻找放心未来”的初心使命,我们立志要为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寻找一条新路径。

在燃煤清洁利用领域,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院士团队深度合作,突破高效固硫型煤、民用解耦炉具、小区域清洁供暖、工业锅炉超低排等七项关键技术,基本解决了对普通煤炭进行改性清洁利用的瓶颈制约,达到了超低排放目标,一些污染物排放甚至优于天然气排放指标。“洁净型煤+环保炉具”清洁取暖技术先后在山东邹城市、菏泽市以及河北承德市建立示范区进行推广应用,深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环保效益、民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年4月,该技术通过生态环境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科学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标杆。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到河北承德调研燃煤清洁取暖工作,对我们的示范区推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我们积极释放示范区辐射效应,为高寒地区老百姓安全清洁温暖过冬作出更多贡献。

2020年7月,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重组整合成立新山东能源集团。站在“十四五”发展规划新起点上,我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我把很多想法讲与都浩听,他很赞成:“那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回母校看看……”他语气平淡,可我已不禁热泪盈眶。

在我内心深处,不止一次在想,每当你登上一座大山后,会发现还有更多更高的山等着你去攀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惟真求新”的脚步永不停息。对于我而言,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路还很长,而对于年轻的学子来说,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应学好本领,为我们的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我们的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夜已深,寒风吹动窗棂,写下这些文字,久久不能平静。我亲爱的母校,教我学识教我做人的地方,激励我成长创业的摇篮,我的根,我的魂,我是多么地思念您!

我亲爱的母校,在即将迎来您70岁生日的时刻,没有什么能表达我的喜悦之情,谨以我的成长故事献给您,也不枉都浩之邀约,倘若能有一分对学子们的激励作用,我心亦是甚安!

【孟磊:1998届毕业生。】

选自《科大故事③》(2021年9月出版)(材料提供:孟磊 整理: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