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强基筑峰 谱写高水平学科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6-07  点击:

学科实力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硬指标,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经过近70年建设与发展,已形成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科建设结硕果

2020年,学校进入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为山东省高峰学科,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为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为培育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两个学科获批为“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

经过40年的发展,学校在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中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3个学科上榜,其中9个学科进入B类,进入B类及以上学科总数位居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整体学科实力位列全国117位,工学学科整体实力位于全国第80位。

抢抓机遇谱新篇

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在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0、60目标”也成为煤炭等能源未来发展的政策指针,对加快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发展机遇。随着“八大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等重大工程全面起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有利条件正积厚成势,呈现出一系列影响未来发展的趋势性、关键性重大变化,对教育、人才的渴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为学校积极发展地方产业紧密学科,积极对接经济社会需求,全面融入山东、融入青岛提供了机遇,学校学科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重整行装再出发

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实施学科筑峰工程,坚持固本拓新,强化行业特色,厚植区域特色,促进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实现学科体系再造,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到2025年,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继续保持省属高校领先地位,部分优势学科率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哲学社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学位授权点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融通、理工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学科筑峰工程,走特色发展之路。重点支持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打造重点学科群。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下大功夫,实现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新突破。

大力开展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工程。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工科优势,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环境、集成电路等相关学科。坚持前沿交叉式发展,促进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交叉学科,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

加强基础学科筑基工程。加大基础学科建设投入,加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实现基础学科提质增量,增进原创理论研究,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为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群发展提供支撑。

推进哲学社科学科提升工程。加大马克思、法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建设,打造哲学社科学科高地,建成全国知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具有工科特色的哲学社科学科,提高哲学社科学科对学校工科优势学科的支撑作用。

深化学部制改革,打造学科交叉的大平台,建立跨院系的学科建设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科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以学科、学位授权点评估和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为契机,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形成“特色学科更亮眼,弱势学科响警钟”的态势,逐步整合淘汰弱势学科,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使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各学科门类发展更加均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学科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十三五”已经完美收官,“十四五”正在全面擘画,紧密结合学校“一二三八十”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持固本拓新,强基筑峰,优化学科布局,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起点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作者:学科办主任 韩作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