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继承和发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发布时间:2021-03-22  点击: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于1928年9月填的一首词,名为《西江月·井冈山》。词文匠心别运,画意盎然,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井冈山军民的英勇斗争,充分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乐观主义与浪漫主义。巍巍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不仅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且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从此,“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等中心城市受挫后,毛泽东等人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来的计划,决定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而群众基础比较好的井冈山进发,将其作为革命的立脚点。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迈出了中国革命的关键一步。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的农民军同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井冈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共产党人领导的第一支红军。朱毛会师井冈山,对根据地发展和红军壮大都有重要意义,朱德曾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自此,井冈山根据地进入“边界全盛时期”。

然而,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等人领导下,采取灵活战术,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围剿”,但由于革命前途难卜与斗争环境险恶,根据地的部分同志产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和悲观失望情绪。为了坚定军民信心,毛泽东坐在山沟沟里的油灯前,通宵达旦奋笔疾书,接连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科学分析和阐述了革命形势与斗争策略,进而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井冈山道路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精神凝练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坚定执着追理想”,体现的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始终保持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实事求是闯新路”,指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方法论和敢于探索的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艰苦奋斗攻难关”,强调共产党人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增强忧患意识,砥砺自身品格,勇挑时代重任,在攻坚克难中赢得主动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丰碑巍然耸立,精神代代流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宋开金,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