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子/校友正文

王轶涵:永葆赤忱,以责为晖

发布时间:2020-06-15  点击:

D9B2

他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校学生代表大会常任代表、新生学生辅导员、系科研学习小组组长、班级副班长等职务;

他曾获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全国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节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奖项18项;

他曾作为国际志愿者赴泰国参加国际义工项目,被评为“国际优秀志愿者”,曾作为队长多次带队参加暑期三下乡、善行“100”等志愿服务活动;

他被提名“山东省自强之星优秀学生”、“山东科技大学十大优秀学生”,共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项30余项;

他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被推免至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是专业内第一位推免至工程管理界的“黄埔军校”天津大学且直接攻博的本科生;

他是土建学院工程管理系本科生王轶涵。

科创狂魔 自强不息

“我们都是在迷茫和纠结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不断认清和找到自我的。”王轶涵如是说。“入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会直博,我只是尽力充实自己的每一天,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件事而已。”

关于科创经历,他说,第一次参加比赛时,除了紧张激动更多的可能是无措。当时就是抱着一种别人可以我也一定可以的心态,想要去试试看,后来就一发不可收了。当时的自己也寄希望于能有“大神”带带自己,但是“大神”真的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就几个小白一起,从“零”开始摸索,之后就是比别人多付出的无数个通宵,无数个假期,以及熬过去的无数个想放弃的瞬间。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发现自己也成了曾经期望遇到的别人眼中的“大神”。

“科创是一件特别严谨的事情,需要一种一丝不苟和忘我的精神。”他是这样理解科创的。他说,为了把方案再优化一点点,多拿一个月的时间“泡”在实验室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你没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成果,灵感也是需要时间磨出来的。

“过程永远大于结果。”王轶涵说,“比起取得的成绩,我更不会忘记的是:我无意间瞥见队友眼中充满血丝的瞬间和实验室堆积的泡面盒;我们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命奋斗过的岁月;代表学校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和自豪;还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领悟,只有脚踏实地、潜心付出、刻苦钻研、努力拼搏这一条路走得通,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一种能力,多给自己一些勒痕,你就会比别人更快地成长起来。”

关于学习经历,他说,“我会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甚至努力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我很喜欢这种慢慢生长和慢慢积累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丰盈自我内心和灵魂的过程,我始终相信,任何东西,只要学了就是积累,积累在你感受不到的细节里。真正的学习是心无旁骛的,围绕一个知识点去看很多不同学派的观点,读许多书,总结归纳后形成自己的认知。欲速则不达,如果带着一种功利心去学习,那你永远无法真正积累什么。”

以责为晖 群星荟萃

在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期间,他带领学生会成功举办了“唱响改革颂,共筑山科梦”大学生朗诵比赛、“改革开放四十载,青春建功新时代”大学生博艺节、“歌为梦响,音你而声”校园歌手大赛等校级大型文化活动近二十项,努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担任新生辅导员期间,他事无巨细,与所带专业60位学生一对一沟通交流,进行思想引领、规划指导、科创动员,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两点,早上六点前又准时出现在军训场。他还牵头成立专业科研学习小组,拿出直博后的宝贵时间指导低年级学生锻炼创新思维,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数学建模、科技创造等系列比赛,申报课题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关于对学生干部的认识,他这样说,学生干部绝不是学生官,而代表着一份责任与担当、一份使命与奉献,是学校对你的认可和嘱托,是学生对你的期待和信任。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不求回报,只为奉献是学生干部必须履行的职责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应该为能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无比荣幸。

提起在校学生会的时光,王轶涵说,大一时的自己内向、怯懦、幼稚,三年后从校学生会离开,我早已变得开朗、自信、担当。我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也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状况,我能够抗压、耐挫,也学会了精益求精、力争完美,是这里培养了我,激励了我也成就了我。这段经历不知不觉间成了我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面对困难时的底气。三生有幸,欣喜相逢。

他说:“作为学生会干部虽然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能够为同学服务和传递声音,能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作为山科学子的一份力量,我不觉得累和辛苦,只觉得荣幸和自豪。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团一员,我可能和大家讲过最多的话就是,我们作为学生干部应该万分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都做到最优秀,必须做到模范和榜样,要永远铭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把这份责任和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化在行动里。”

“张璐老师曾经说过:‘当学生组织枝繁叶茂的那天,我们早已离开,但我们永远怀念、热爱,并且为它而骄傲。’这句话,我一直记得。”王轶涵说,“我想代表所有学生工作者说,学生会的活力来自于我们每一个学生会人的热情、激情和奉献,我们所有的热忱汇集成川流不息的长河已然流淌了二十年,这条长河滋养了每一个扎根学生会的学生工作者,我们特别庆幸能够为山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谈到作为新生辅导员的经历,他说“自己也是从大一时候过来的,我深知对于初入校园懵懂幼稚的他们而言,学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他们四年的成长轨迹和努力方向。我希望能够把自己所有的收获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都告诉他们,生怕自己哪一句话或哪一件事没有想到而影响到他们,所以我们专业当时是整个年级开班会最多也是最长的。竞选时我说过,虽然我的名义任期只有一年,但是我会一直关注和陪伴你们到离开学校的那一天,甚至更久。并且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去做。现在成立整个专业的科研学习小组也是想把自己大四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做些有意义的事,将经验和心得传下去,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在能够学到东西的地方汲取力量,在能够实现价值的地方绽放光芒。就像之前提到的,我觉得学生干部经历教会我的责任和担当已经成为我血液里的一部分了。”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在被问到在泰国做国际志愿者的经历时,他说,“我们每个人终究要走向社会,社会实践的经历是走进社会和认识社会百态的一个过程。同时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铭记祖国嘱托,努力奉献服务社会,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亦是我们青年的责任。能够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在异国他乡进行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疫情当下,越来越多的九零后零零后站了起来,成了社会和民族的脊梁,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承担,更多地去做。未来,我还会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也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

当被问到如何兼顾这么多事情时,王轶涵说道:“首先拼搏和效率为我抢下了时间。大学期间基本自己都是在一点左右睡觉。同时,不管是学习、科研还是学生工作,我所有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有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团队和一家人。当我无法兼顾时,他们包容我、体谅我并且牺牲自己时间帮我分担,当我迷茫失落甚至怀疑自己时,他们给予我坚定不移的信任和支持。我特别庆幸的事情就是遇到了最好的他们,才成就了现在的我。这是我会用一生珍惜的友谊。”

他说:“我的老师曾经劝勉我‘功利性的眼光是最短视的,你越能拉长时间的尺度去看问题,你就会有越大的收获。你应该有更大的格局和视野,那样你会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和拥有更美丽的未来。’这句话一直激励了我的四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经历会给自己加什么样的分,但是这些大学经历,确确实实带给了我无价的成长、成熟和蜕变。”

“大学是一个认识自我的阶段,也是一个容错率很高的时期和失败成本最低的时间段。我们不妨去更多元地尝试,在尝试和经历中不断成长,同时不断认清自己想要的远方和适合的方向。成长的过程中不要丢掉本真的自己,要不忘初心,但是这绝不是逃避成长、回避社会和沉溺舒适圈的借口和理由,跳出舒适圈,才会突破自我,才会有所成长。很多时候我们的改变,不是变得不像自己了,而是在探索和尝试中找到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成熟的自己。所以我特别庆幸的是,我的大学生活还算充实和丰富,这四年的成长和蜕变是巨大的。”

关于直博后的规划,他说:“我很看重效率,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要想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好更多的事情,效率是最关键的。直博其实给自己抢了两年的时间,两年对于人生而言是很宝贵的。博士期间最基础的肯定是科研学习,但我想我也会继续在学生工作的路上走下去,服务奉献,努力耕耘。”

最后,王轶涵说:“我想用‘生而为人,坦坦荡荡,拼搏努力,赤诚善良’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前湾港路579号得到足够的历练,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未来。我也会永远铭记学校和恩师的培养,铭记在山科的岁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成为山科的骄傲。”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