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扶贫精准发力 致富力拔“穷根”——山东科技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产业扶贫侧记

发布时间:2020-07-06  点击: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谨记总书记指示,积极探索,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带领帮扶村脱贫致富“拔穷根”。他们把党建建在产业链上,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为村民脱贫立了主心骨;他们精准投放扶贫资金,果断上马扶贫项目,助力脱贫稳增收;他们因地制宜,挖掘优势树立特色品牌,激活“造血”机制,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脱贫有了主心骨

“有村子党支部带头办合作社,俺们就有了主心骨。俺也加入合作社了,以后每年都能领分红,我的日子有保障了,吃喝都不用愁了。”小王庄村贫困户王二社高兴地告诉记者。

小王庄村的积极探索得益于第一书记的到来。山东科技大学省派第一书记于海峰驻村后,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自身造血功能,组织村干部通过党支部领办创立了农民种植合作社,把党建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带民富,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脱贫致富新路径。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王庄村将省派第一书记配套产业扶贫资金60万元作为村集体和贫困户资金直接入股合作社内,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让贫困户优先加入“合作社”,按照每年“300元/亩+分红”流转方式,流转土地200亩,建设优质榛子基地示范园。在驻村第一书记于海峰的多方协调努力下,合作社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土地经济效益实现成倍增长。

“为了办好合作社,于书记带领我们外出考察调研了好多地方,老百姓对我们还是很信任的,现在有300多人同意土地流转参与合作社。这个榛子园前两年是生长期,开花见果产量低,我们套种地瓜来提高收益。后面进入稳产期,200亩榛子项目年产榛子能达到6万公斤,年收入预计能有120万元,收入很客观,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小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自侠谈及榛子园的规划预期,脸上笑开了花。

在小王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带领各自帮扶村纷纷行动起来。纪庄村以党支部的名义带头种植大棚,盘活3个村集体大棚,一个大棚年收入5万元;毛家寨村通过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社,引导村民改善种植结构,促进收益增长;南毛村成立了郯城县佰兴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促进村集体增收……

扶贫资金精准投放 保脱贫促增收

“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思路活,善钻研,他们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特别会把握致富商机,这几个帮扶村不管是在村容村貌的改善上,还是在村集体的收入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郯城县泉源乡党委书记马龙军告诉记者。

为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稳增长,保收益,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组织帮扶村党员干部、村民外出调研考察,开阔思路谋发展。根据帮扶村实际情况和调研考察,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了解到光伏发电项目具有绿色环保、收益持久等诸多优势,于是统筹利用扶贫资金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在毛家寨,社区楼顶和广场安装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块块多晶硅片不断在吸收能量,一条条电缆汇聚到一起,将光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中。

“利用第一书记配套的60万元扶贫款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我们村预计年收益能达到8万元,其中一部分补贴给贫困户,另一部分纳入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毛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毛义春向记者介绍。

在其他帮扶村,第一书记们也纷纷与乡党委、村干部进行沟通,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纪庄村将60万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太阳能项目建设。

在南毛村,饱满圆润、肉嘟嘟的多肉摆满了大棚,隔壁2个以前闲置的大棚则种满了芸豆、黄瓜等蔬菜。这3个大棚是村集体用省派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投资盘活的,流转给村民种植蔬菜和多肉植物,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覆盖贫困户3户,确保了贫困户分红脱贫。

“扶贫专项资金是有限的,这笔资金的使用我们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多方的考察才确定的。这笔资金要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通过对土地、大棚盘活使用,通过上马光伏产业项目,稳步获得收益,这样获得的收益就能给贫困户兜底,村集体有了持续的收入,村庄的基础设施改善方面也就能持续投入。”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毛庆东如是说。

挖掘优势树立特色品牌 激活内生动力

“现在知道我们马陵山蜜桃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桃子长势不错,又能卖个好价钱了,”承包了马陵山50亩果树的南毛村果农马兴友看着即将成熟的桃子,脸上乐开了花。

南毛村在马陵山脚下,山地较多,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村里种植桃树的较多,由于自然优势,产的桃子非常甜,但是由于村子通往果园的路崎岖难行,桃子运下来都颠出了水,卖相不好,而且周边村庄也盛产桃子,好桃子难卖好价钱,不仅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入,也伤了果农们的心。

山东科技大学省派第一书记郭涛林驻村了解情况后,协调资金修好了通往马陵山果园的路,解决了果农运输难的困扰。同时郭涛林带领村干部、果农参加农产品展销会,通过微信朋友圈为桃子代言宣传,打造马陵山的蜜桃品牌,大大提升了马陵山蜜桃的知名度和销量。

“去年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俺们马陵山蜜桃可受欢迎了,桃子卖到了6元一斤,光卖桃子的收入就达到了10万多元,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就已经有人在微信上预订了,今年收入肯定会更多。”马兴友对今年的收益信心满满。

“是第一书记帮我们树立了马陵山蜜桃的品牌,帮村民们拓展了销路,实现了增收。‘小别杠’古法压榨花生油项目和马陵坡小米生产加工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郭书记根据我们村的情况帮我们打造农产品品牌,村子里有了自己的产业和特产品牌,我们再也不是那个吃穿都愁的贫困村了。”南毛村党支部负责人毛灯传动情地说。

其他帮扶村也纷纷因地制宜,结合本村特点,充分挖掘优势,树立特色品牌,探索符合实际的经济增长途径,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毛家寨村组织种桃、种苹果的农户到临沂人民广场、县城银杏展览馆等展销自己的农产品,扩大产品影响力,打开销路。纪庄村、小王庄村组织村民到潍坊、青岛、烟台等地考察,根据自身土壤、气候环境,与相关地区达成种植水果萝卜、洋葱、黑木耳等合作项目,并在销路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脱贫,更要持续稳定提升村民经济收入,确保“脱贫不返贫”。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工作队谨记之,践行之。他们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把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发展中,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拓宽增收渠道,推动稳定脱贫的实现;第一书记们多方调研考察,精准投资扶贫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增加村民兜底收入,为脱贫不返贫、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他们立足帮扶村资源禀赋发展特产产业,提升帮扶村产业“造血”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铺就了康庄大道。(记者:范琪)


毛庆东(左一)与于海峰在榛子园调研

郭涛林(左一)查看大棚蔬菜长势

李恒忠(右一)查看洋葱收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