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乐教实干厚积薄发——记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文志杰

发布时间:2018-09-29  点击:



文志杰,1982年10月生人,中共党员,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破裂与失稳相关研究、教学等工作;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院士秘书,曾获校“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敬师重道

“宋老师为我树立了人生的标杆,从学术精神到人格魅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文志杰在宋振骐院士的影响下,踏踏实实地走着每一步。师从中国采煤界著名专家,他时刻不忘老师教诲,努力创新,凡事都争取做到优秀。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文志杰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煤矿第一线,曾经为了测量一个数据,连续下井奋战18个小时。“其实许多都是老师用行动告诉我该怎么去做的。宋老师虽年逾古稀,但还常常身体力行,不顾危险下井考察。宋老师说他是一名院士,更是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我,鞭策我不断进步。”文志杰微笑着说。

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文志杰,坚持不断汲取书本理论和科研成果,总结出许多新方法,并融入实际生产和教学育人工作之中,扎实开展科学研究,逐步体会着收获的喜悦。“认真严谨,学会负责的做事态度,是宋老师给予我的最大财富。宋老师经常要我思考,无论是在火车车厢,还是在飞机座舱,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思考的机会。我们都是伴着问题度过旅程的,我经常在老师飞机票上看到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就是这样勤于思考得出来的。这种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也让我有了教学的目标和科研的动力。”文志杰如是说。“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从事的研究,表面上看是一些理论或者数字公式,但却关系着千千万万矿工兄弟的生命,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差错带来的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宋院士就是靠这种勤奋创新、严谨负责的精神带领着他的团队完成了采煤史上多个历史性突破,年轻的文志杰也在其辛勤指导下有所建树。近年来,文志杰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检索(或待检)学术论文12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1项。文志杰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我校与安徽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和学校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各1项。他参与国家或省部级课题5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

惟真求新

文志杰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与时俱进视野阔”。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教学过程中,文志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教科书上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中最新最先进的理论和前沿技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面对专业国际化需求,文志杰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制订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处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和项目标书、开展预答辩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实践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

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创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作为青年教师,文志杰始终站在指导学生创新的第一线并担任了“指挥官”的角色。他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大量的工程案例、事故分析等素材,向学生传递创新理念,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鼓励学生申请国家科技立项,先后指导本科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报专利2项,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专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与时俱进

文志杰认为,教学与科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研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积累,科研成果的取得又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专业课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更加认可。

文志杰在宋振骐院士以及团队成员的指导下,针对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对的复杂多变地理环境和煤层地质条件,完善了“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体系,科学准确地定义了相关学术术语,在煤矿动力灾害致灾机理、控制理论和技术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方法和装备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

他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采场覆岩空间结构模型和应力场时空演化规律,深入研究采场开采动力源与地质动力源间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不同地质和采动条件下覆岩空间结构力学模型和相关力学参数以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确定了应力场在开采过程中应力转移过程和分布特征,研究并提出了致灾动力源发展变化规律及致灾机理,完善了“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体系;完善并创新发展了采场围岩灾害控制技术体系,通过深入研究煤矿采场围岩灾害致灾动力源能量聚集、移动与释放的过程,构建了基于采场围岩灾害致灾机理和致灾动力源演化规律的、以控制覆岩运动和改变致灾动力源的演化过程为手段的煤矿采场围岩灾害控制方法技术体系,为采场围岩灾害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奠定了基础。

他还创新研发了预防控制矿山重大灾害事故相关实验装备。从研究覆岩运动与动力场变化规律入手,为系统研究灾害孕灾的过程,主持研发以突出煤矿采场开采过程中诱发事故的动力特征的“深部开采采动应力场演变过程试验系统”;从研究煤矿采场时空稳定性特征入手,主持研发了采空区覆岩运动稳定性监测系统,并提出稳定性监测判别方法,为确定煤矿无煤柱开采时合理的开掘时间提供了决策依据;为解决深部矿井动力冲击环境下软岩巷道大变形难题,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锚固性能的新型膨胀式让压预应力注浆锚杆(索),该支护装备具有自主锚固和恒阻特征,同时可以适应围岩大变形,避免传统支护系统拉断失效等不足,保证支护效果。

文志杰还积极与国外相关科研结构合作,开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在芬兰期间,他参加了留芬中国学生学者2014年学术论坛并作为特邀嘉宾作了“中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现状及发展方向”主题报告。他作为中方负责人,与芬兰Aalto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Oulu、Helsinki University、Finnish Geodetic Institute机构联合成功申请芬兰科学院研究基金,研究领域是“激光扫描和定位技术在矿业工程领域中应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因为心中那束坚定的信念之光,文志杰成为知识的信徒。他努力攻读,深入研究,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谱写着不一样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