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子/校友正文

博学笃行 行者无疆——记我校2017年“十大优秀学生”杨鸿儒

发布时间:2018-10-24  点击:

杨鸿儒是我校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2014-2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省政府奖学金等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5项,校级荣誉13项;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影响因子总和为10.67,受理发明专利3项,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

在学海中徜徉

大一入学后,杨鸿儒跟大多数同学一样,也曾迷茫、踌躇、不知所措,看不到路在何方。而这一切的改变始于专业导论课的实验室参观。“材料的微观组织原来是这个样子,在光照下材料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些新奇有趣的事物让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材料专业。查文献、做实验……他不知疲惫地在科学的天地里“伐竹取道,探幽寻胜”。路指明了,心也就踏实下来了。为了更好地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他不仅认真学习课程之内的知识,而且主动学习各种大型仪器的操作,以及数据分析软件。

经过不懈的努力,大学期间,杨鸿儒做出了许多成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绩点成绩和综合测评均位列班级第一名,几乎所有专业课都在90分以上,专业课平均成绩为93分。他先后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获得“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山东省优秀学生”等省部级荣誉,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科技创新标兵”“优秀学习标兵”“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等校级荣誉称号。

勇攀学术之峰

杨鸿儒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自从大一进入到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崔洪芝教授的实验室起,他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等离子/激光熔覆TiB2-TiC组织和性能的研究,之后师从田健老师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并参与田健老师的山东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是需要努力和坚持的,从大一暑假开始,每个假期他都会申请留校,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目前杨鸿儒已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SCI期刊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和 《RSC Advances》发表论文各一篇,影响因子总和为10.67,分别以第一完成人、第二完成人、第五完成人受理发明专利3项。

在老师的带领下,他先后参加了四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15年参加了先进材料与表面改性国际会议;2016年参加了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材料产业院士专家座谈会 (高峰论坛),2017年参加了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Nanoscience & Technology。特别是在2017年8月在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Nanoscience & Technology会议上有幸聆听了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发明人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所作的精彩报告,极大地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坚定了献身材料学科和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心。

恪尽职守 带头创新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和班级科技委员,杨鸿儒积极调动班级同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多次以负责人身份组队带领同学们参加科技创新比赛。

目前,以杨鸿儒为负责人的团队获得过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海尔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西海岸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SAIL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百强优秀作品、“挑战杯”山东科技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特等奖、我校“挑战,在路上”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我校研究生“蓝色引擎 英雄联盟”挑战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申请学校专利及资助项目一项,申请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带领班级获评共青团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先进集体,他所在班集体成为材料学院申请专利数量及校级以上科研获奖人数比例最高的班集体。

另外,作为学院蓝色引擎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他所负责的科技创新团队六人中有四人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团队成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5次。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年前,杨鸿儒以优异成绩保送至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现阶段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学习。他表示,学术素养、眼界、思维以及对于问题的敏感程度对于科研来说固然重要,但不是充要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大胆的奇思妙想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的,正如薛定谔在《What is Life》中所写:人的一生是熵值不断增大的过程。

面对未来的道路,杨鸿儒充满了信心,他始终怀揣着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科学史上人类所未曾涉足过的新境界,进一步坚定为材料学科的发展而奋斗终生的信念。杨鸿儒说:“在最能奋斗的年纪没有理由选择安逸,我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但我毫不畏惧。”